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中国医疗器械产品进口占比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医疗器械产品进口占比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进口零部件组装成的医疗器械是否算国产?
不算,进口医疗设备是指医疗设备的主要部件和核心部件是国外生产的;原装进口医疗设备是所有部件都是国外生产的;国产设备是指医疗设备部件全部或者大部分是国内生产,或者国外生产国内组装。
为什么医院的那些设备大部分都是国外的,检查一次好贵啊?
- 这是一种误解,检查和治疗贵,不是医院的原因,也不是因为设备贵。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,医保及物价局对各级医院的各种检查和治疗有明确的价格规定,不是医院自主定价的。除非是不走医保的医疗机构,比如口腔诊所。
- 如果需要做复杂的、大型的检查,最好还是住院走医保途经。如果是医保规定不能报销的项目,也可以理解为非必需的检查,或是有其他可替代的检查。比如PET-CT,并不是一种常规的体检项目,医保报销是有严格要求的。
- 价格昂贵的检查和治疗,比如介入治疗、肿瘤相关的大多是比较创新、比较前沿、或应用范围较窄的医疗技术,物以“新”为贵,以“稀”为贵,也是常理。并且很多还没有进入医保,就算医保报销,也有具体的比率和限额规定。
- 其实现在大多数药品、试剂、医疗器械、检查设备都有国产的了,但在性能、可靠性、保养维护等方面,还是稍逊于国际巨头,在采购、招标中只有性价比突出一个优点。这和我们的汽车市场很像,都说我们国产的如何进步了,优秀了,但真掏钱买的时候还是放弃了。
- 我们一直在追赶,但创新不够,新的检查设备、检查技术,大多不是我们的原创,初期靠进口是常态。但并不是原来的设备、技术就不好、不能用了,只是我们都比较好学求新求变,但不求原创。比如近几年大火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,东西是好,技术是高,但设备是天价,医疗费用也是天价。动辄几千万、上亿的设备,还不如多盖一栋病房楼,多培养几拔医护人员。
- 知识产权保护,进口设备、器械、试剂、药品的审批、税务、流通等问题就更复杂了,这里就不展开讲,但花出去的钱,最终都是会算到消费者头上的。
- 国人的医疗观念不对,把日常消费的“不求最好,但求最贵”也用在医疗服务上,形成了“花钱买心安”的错误想法。药太便宜了就问“这药有效不?”,手术太便宜了就说“这医生靠谱不?”。割个阑尾花了几万,回去还跟邻居炫耀,这样的人就是没真得过大病的。
- 总之,在我国,医保作为全国人民最基本的医疗保障,在公立医院医保范围内解决看病问题,肯定是最优先的选择,就算自己付出的不少,也是值得的。
- 最后要说,如果用钱能买到命,花多少都不算贵。
因为:
第一,中国西医院的医生,百分之百都是西方医学校毕业,所以这些人在国外玩转了西方设备,在中国玩不到,就说中国落后。医院只能为了他们购买大量进口设备。
第二,中国西医院,最早是由西方教会成立,目的是传播西医技术,带过大量设备。后来,西方医学资本,带来大量进口设备,美其名曰更新换代。
第三,中国西医院,进口大量设备,靠国产的那些医生玩不转,所以需要大量进口学生来摆弄。进口学生,成本自然会高。
第四,中国医院评级,其实主要看一所医院有多少国外留学归国的医生。也就是进口医生多,往上评级越容易。就好比一个企业大学生人数,代表这所企业的科技程度。
第五,西医院,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赚中国人的钱,不是***机构。不赚钱,西方人怎么研究新设备,再卖给中国西医院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医疗器械产品进口占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医疗器械产品进口占比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